✤ 什麼是「建築線」?
2021-11-03
上週和大家談了「道路種類」,
今天就來談「建築線」吧!
首先,
🎓❓ 「建築線」是什麼呢?
根據建築法第42條,「建築基地與建築線應相連接」,
換言之,🌱就是有「建築線」才能蓋房子。
🎬情境說明:
如果小明買了一塊土地,想蓋房子,周邊看起來也有馬路,
但於實務上卻沒辦法蓋,很有可能就是基地沒有建築線!
🎓❓ 哪裡可以指「建築線」呢?
原則上以「公告道路」、「現有巷道」之境界線為建築線。
若沒與上述道路相連者,則需要透過「私設道路」連接,才能指定建築線。
- 公告道路:含「都市計畫道路」、「公路路線系統」、「市區道路」。
- 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律公布之道路(含:人行道、沿道路邊緣帶、經指定建築線之現有巷道)
🎓❓ 建築線的用意是什麼?為什麼一定要建築線才能蓋房子?
基於建造、使用、公共交通、避難、防火等安全及衛生考量。
簡單的將其分類:
❶通行(道路的寬度限制)
❷日常使用(電力、電信、用水、排水)
❸防災(救護車輛進出、防止房屋延燒)
✏️這些原因也就是為什麼指定建築線的位置有所限制,
以日常使用來說,公告道路、現有巷道,都算是公共設施,
也就是公家機關的管理範圍,在管理範圍才會架設電線桿、設置排水溝等,
才能方便基地接電、排水。
🎓❓ 一樣都是「建築線」,為什麼我的房子邊界要「退縮」,別人家的房子就不用?
不同的道路種類,會有不同的退縮規定。
基本上已開闢完成的「計畫道路」不用退縮,因為「計畫道路」通常都是經過全面性規劃的。
要退縮邊界的通常都是「現有巷道」,
「現有巷道」有些由「既成道路」升級而成,有些則是寬度不一致。
為了達成上述的安全及衛生考量,才會有「道路退縮線」的規則。
以常態說明,規定如下(根據臺東縣建築管理自治條例 第5條):
- 單向出口(連接計畫道路),長度40公尺以下的道路
- 雙向出口(連接計畫道路),長度80公尺以下的道路
👉寬不足4米,需從巷道中心向巷道兩側(含水溝蓋)退縮至4米。
👉若超過上述長度(單向出口道路長度40公尺以下、雙向出口道路長度80公尺以下),
則是寬不足6米,需從巷道中心向巷道兩側(含水溝蓋)退縮至6米。
🎓❓ 怎麼確定買的土地可以蓋房子?
- 事先確認有無建築線(找建築師等專業人士評估及調閱資料)
- 除特殊約定外,和賣方約定好「無建築線或通行權則無條件解約」
建築線的問題非常錯綜複雜~
今天小明先說到這邊,如果想知道建築線的更多細節,歡迎留言!

參考資料:全國法規資料庫、臺東縣建築管理自治條例、元照出版、本公司(台東小明)整理